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电梯作为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设施,其安全性和功能性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然而,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许多老旧居民楼中的电梯已严重超期服役,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何科学、高效地推进这些电梯的回收与更新,成为基层治理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在这一过程中,党建引领下的多方协同机制展现出强大优势,为破解难题提供了有效路径。
党建引领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力量。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主动牵头搭建平台,统筹协调各方资源,确保电梯回收工作有序推进。通过建立“党员先锋队”“红色服务岗”等载体,党员在政策宣传、群众动员、矛盾调解等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升了居民对电梯更新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在具体实施中,形成了“政府主导、居民参与、企业承接”的三方协同模式。政府层面,住建部门牵头制定政策标准,明确电梯报废条件和更新流程,同时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减轻居民负担;居民方面,通过业主大会、议事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确保决策公开透明,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矛盾;企业方面,引入具备资质的专业维保公司,提供从评估、拆除到安装的一站式服务,保障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
以某老旧小区为例,该小区共有12部电梯,使用年限均超过15年,部分设备已出现频繁故障。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社区党组织联合物业、业委会成立专项工作组,深入每户家庭走访调研,了解居民实际需求。同时,邀请专业机构对电梯进行安全评估,形成详细报告,并向居民公示。在此基础上,召开多次协调会议,明确资金来源、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最终实现电梯回收与更新的顺利推进。
三方协同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也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过去,电梯问题常常引发邻里矛盾,甚至影响社区和谐。如今,通过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共治,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共同推动问题解决,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同时,电梯更新后,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也为后续智慧化管理打下基础,提升了整体服务水平。
未来,随着城市更新步伐加快,老旧电梯回收将成为更多社区面临的问题。只有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多方协作,才能真正实现“老楼焕新颜、民生有温度”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可或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的理念,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