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在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性的规范》(GB/T 30692-2014)是我国针对在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性能提升的重要推荐性国家标准,由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联合起草,于2014年12月31日发布,2015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7年转为推荐性标准。该标准旨在通过系统化评估与改造,使在用设备达到或接近新装设备的安全水平。
标准适用范围涵盖在用踏板式或胶带式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但不适用于运输、安装、修理和拆卸期间的安全,以及螺旋式自动扶梯和加速式自动人行道。其核心内容包括安全评估流程、风险防控措施及技术改造要求。标准要求建立风险评估分级体系,参照GB/T 20900-2007的三级体系,对机械部件磨损、电气系统老化等20余项指标进行检测,并验证安全防护装置的有效性。例如,梯级与围裙板间隙、梳齿板完整性等关键参数需符合GB 16899-2011标准,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在技术改造方面,标准明确要求对不符合现行安全标准的部件进行升级。例如,老旧设备需加装防夹装置、紧急制动按钮等安全设施,并优化电气控制系统以提升响应速度。同时,标准强调动态监测与维护,要求定期检查梯级链张力、驱动主机温度等关键参数,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标准修订工作持续推进,2023年12月启动修订计划,计划号20233836-T-469,由40余家单位参与,修订周期16个月。修订内容主要包括增加物联网监测技术要求,细化自动人行道防滑装置评估标准,以适应新技术发展需求。修订后的标准将进一步强化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安全评估制度的普及。
标准实施以来,全国主要城市地铁枢纽设备安全改造率已提升至93%,江苏等省份建立了基于该标准的“安全评估”制度。例如,山西省DB 14/T 3033—2024地方标准细化了评估机构资质要求,增设建筑结构安全评估模块,形成与国家标准互补的实施体系。这些实践成果表明,该标准在提升在用设备安全性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标准的实施为在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风险评估、技术改造和动态监测等措施,有效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和事故风险。随着修订工作的推进,标准将进一步完善,为公共场所的垂直交通设备安全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