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我国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民生工程,加装电梯被明确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核心范畴,标志着这项惠及千万家庭的惠民举措迎来全面提速的政策机遇期。
一、政策定调:加装电梯成为老旧小区改造 “硬指标”
《意见》首次将加装电梯与 “建设好房子、好小区” 直接挂钩,强调其作为既有建筑改造的关键抓手,需融入城市更新的系统性布局中。政策明确要求,各地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时,需优先评估楼栋结构安全、消防条件等硬性指标,支持 “有条件的楼栋” 加装电梯,并同步推进燃气管道更新、通风井道整治等配套工程,实现 “一次改造、全面提升” 的综合效益。
值得关注的是,政策特别提出 “因地制宜” 原则,要求各地避免 “一刀切” 和 “形象工程”。例如,涉及历史建筑或传统街区的改造,需遵循 “一屋一策” 原则,在保护建筑文脉的前提下制定改造方案,确保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并行不悖。
《意见》为加装电梯勾勒出清晰的实施框架,核心体现在三个层面:
安全底线优先
政策将 “消除安全隐患” 作为改造前提,要求对拟加装电梯的楼栋进行结构安全评估,对存在抗震隐患的建筑先行加固。这一要求既回应了居民对电梯安全的关切,也为后续改造奠定了技术基础。
资源统筹整合
通过 “专项规划 — 片区策划 — 项目实施” 的全流程管理,将加装电梯与老旧小区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升级(如停车位、充电设施、消防设施)等统筹推进。例如,在更新燃气管道时同步预留电梯设备管线接口,避免重复施工造成资源浪费。
可持续模式创新
政策提出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 的机制,鼓励通过专项债券、社会资本投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等多元渠道筹集资金。同时,支持老旧小区通过 “共建共享” 模式,引导居民参与方案设计和施工监督,形成 “决策共谋、建设共管、成果共享” 的良性循环。
加装电梯看似 “一小步”,实则是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的 “一大步”。《意见》将其纳入 2030 年人居环境改善的量化指标,背后蕴含多重战略考量:
破解老龄化痛点
: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老旧小区 “上下楼难” 问题亟待解决。数据显示,全国现存 2000 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近 16 万个,涉及居民超 4200 万户,加装电梯直接关乎数千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激活存量价值
:通过加装电梯,老旧小区居住品质显著提升,带动周边商业、教育、医疗等资源优化配置,实现 “老社区” 向 “新社区” 的价值跃升。
重塑城市风貌
:政策强调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并重,推动加装电梯与城市文脉有机融合。例如,在上海、广州等历史文化名城,已有案例通过定制化设计,使电梯成为传统街区的 “现代点缀”,实现功能与美学的统一。
尽管政策为加装电梯指明方向,实践中仍需破解三大难题:
资金分摊机制
:低层与高层住户利益协调、老旧小区维修资金不足等问题,需通过 “政府补贴 + 社会资本 + 居民自筹” 多元模式化解。例如,部分城市试点 “电梯共享租赁” 模式,由企业投资建设,居民按月付费,降低一次性投入压力。
审批流程优化
:现行加装电梯涉及规划、住建、消防等多部门审批,流程繁琐。《意见》提出 “建立完善适应城市更新的工程项目建设实施管理制度”,未来需通过 “一站式审批”“容缺受理” 等改革提升效率。
长效运维保障
:电梯建成后的维护、保养责任需明确。政策鼓励将加装电梯纳入社区长效管理体系,通过引入专业物业公司、建立维修资金动态补充机制等方式,确保电梯 “建得成、用得好、管得住”。
《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城市发展正式从 “增量扩张” 转向 “存量提质” 的新阶段。加装电梯作为其中的标志性工程,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检验城市治理能力的 “试金石”。随着政策落地,期待各地以 “绣花功夫” 推进改造,让老旧小区既有 “烟火气”,又有 “新颜值”,真正实现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的终极目标。
Copyright © 2022-2025 惠州瑞哈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粤公网安备44130202001247